一、培养目标:
本专业立足学校发展定位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融合学校发展优势与特色,契合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重庆市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。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、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,较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和方法,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,能够在企业、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优化、供应链设计与管理、采购与库存管理、第三方物流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以下职业能力素质:
(1)职业道德: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、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、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,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行业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,具备诚信守信的品质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,遵循商业伦理,吃苦耐劳,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重视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。
(2)职业能力:具有坚实的外语、数学、计算机基础,扎实的经济、管理、信息、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,系统科学的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与思维方法,能够针对复杂的物流系统,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物流系统、物流运作流程、物流运营方案等,熟悉现代工商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采购供应、运营质控、物流配送活动,能对供应链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、决策、设计、运营、管理。
(3)职业发展: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,在制造企业从事生产物流管理、供应链设计、库存优化、采购管理等工作,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战略规划、物流服务方案开发、物流运作管理等工作,在各类工商企业、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、市场调研、商务策划以及各个部门的综合管理工作。
(4)职业竞争力:具有健康的体魄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立自强的品格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、创业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,具有自主学习能力,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,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,能够在团队工作和交流中发挥骨干作用。
二、主要课程:
流通经济学、物流管理、采购与库存、运输与配送、现代物流信息系统、生产物流管理、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、供应链数据分析与应用、物流项目管理、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、供应链金融、供应链风险管理等
三、专业优势及特色:
物流管理专业源于我校1992年招生的管理工程专业(物资管理方向),2003年通过教育部审批,正式成立物流管理专业。目前本专业有主讲教师17名,其中教授6名、副教授7名,讲师4名。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76.6%,博士14名,博士比例达到82.4%;硕士生导师13名,比例达到76.6%,市级人才称号4人次,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7名,是一支具有高学历、高职称的复合型教师队伍。
本专业面向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化、数据化、智慧化需求,立足学校发展定位,依托学校智能制造、物联网技术、大数据管理等理工科优势学科与专业,以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为导向,面向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,构建“物流+制造业”的新文科特色培养体系;面向计算、信息、大数据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,构建“供应链+大数据”的新文科特色培养体系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,形成了面向“管理者”视角的宽口径物流管理商科人才培养体系,2019年、2023年被中国物流学会授予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。
四、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:(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,专业就业率,就业单位优秀单位等)
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,特别是地方经济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,能够在大型制造企业从事生产物流管理、供应链设计、库存优化、采购管理等工作,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战略规划、物流服务方案开发、物流运作管理等工作,在各类工商企业、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、市场调研、商务策划以及各个部门的综合管理工作。历年就业率超过90%。近三年来,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升学率逐年上升,考取了长安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、物流工程、企业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。同时,学校与中交、中建、长安民生物流、京东科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,为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