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情况
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,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。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。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,建立了理、工、文、管、经、法、医、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,是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。
重庆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(MJC)所在的管理学院始建于1986年,现有教职工130余人。学院目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拥有新闻与传播(MJC)、公共管理(MPA)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学院下设市场营销、广告学、旅游管理、工商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。
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21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置,2023年开始招生。本硕士点依托管理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跨学科交叉教学团队,现有硕士生导师22人。
二、培养目标与特色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,系统掌握现代传播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,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的高层次、复合型、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。
充分发挥专业融合特色,突出新闻传播理论与营销理论、视觉原理、数据分析、公共管理、跨文化传播的交叉融合特色,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基本理论,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,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、熟悉传媒文化产业规律,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,具备从事信息传播、营销推广、广告公关、新媒体交互设计、文化传播、国际传播、全媒体新闻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、技能与方法,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。
三、专业方向
方向1:网络与新媒体传播
主要研究新媒体策划与运营、社交网络信息传播、网络与舆情、新媒体数据分析与挖掘、新媒体视觉设计,掌握利用图像影音进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动因、规律、方法与技巧。
方向2:广告与数字营销
主要研究企业数字营销策略、广告策划、品牌管理,掌握融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传播理论、方法与技巧。
方向3:国际新闻与传播
研究国际新闻报道、国际舆情分析、国际形象传播、公共外交、跨文化传播等领域理论与方法,熟悉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规律,精通英语写作、交流与采编实务,掌握全媒体国际传播实务技能。
方向4:文旅融合与传播
主要研究旅游与文化融合传播理论与技术、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传播传承、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理论等,借助新媒体、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,掌握旅游文化、乡村文化传播的规律、方法与技巧。
方向5:交互设计
主要研究交互媒体及移动多媒体相关的交互技术、人机交互理论与实践、及新闻信息的视觉化呈现等,掌握新媒体项目创新与孵化、新媒体平台及互联网社区策划与设计。
四、学制与招生
1、学制三年
2、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
3、拟招生规模为25人(具体人数以市教委下达学校的招生计划为准)
五、报考条件
1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品德良好,遵纪守法。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。
2、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:
(1)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。
(2)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。
(3)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(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报到时间)或2年以上的人员,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,符合我校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,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。同等学力人员不能跨专业报考。
(4)已获硕士、博士学位的人员。
六、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
(一)初试科目
①思想政治理论(满分100分)
②英语二(满分100分)
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(满分150分)
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(满分150分)
(二)复试科目
1、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考核
2、外语能力考核(含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)
3、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课程。加试方式为笔试。
(三)参考书目
1、初试
(1)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
《网络传播概论》(第四版),彭兰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7年7月
《新闻评论教程》(第三版),马少华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1年12月
(2)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
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二版),郭庆光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年4月
《新闻学概论》(第七版),李良荣著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21年2月
2、复试
《新媒体实务》(第二版),黄河、刘琳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21年3月
3、同等学历加试
《广告学概论》,广告学概论编写组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4月
《新闻采访与写作》,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01月
七、学费及住宿标准
学费:详情请参见重庆理工大学2023年招生简章
住宿费:1200元/生/年
八、咨询电话
张老师:13983069282,杨老师:173002870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