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培养目标:(培养方向)
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服务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,实行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强能力、高素质的”人才培养与开发战略,着力提升学生在数字化管理能力、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治理等能力,系统培养精管理、通法律和懂政治的应用研究型人才。专业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和学院交叉学科特色优势,通过打造“政产学研用” 一体化科研、教学和社会服务平台,构建以“专业实践”为导向的双导师制、学科竞赛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,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新,已形成“重实践、擅调研、融服务”的专业建设格局。多年来,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多次被权威媒体报道宣传,在社会上有较高美誉度,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升学率位于区域同类院校前列,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。
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:服务于“全程化、全龄段、全过程”的政府、企业和社会组织,学生不仅可以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事务,同时也能在区域重点行业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,更能扎根基层从事老龄化社会服务管理,为基层提供社会化服务。
基层数字政府治理方向:紧密贴合数字经济、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需求,掌握社会保障的深厚理论知识和数字政府治理的技能,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的数字治理等工作,为基层数字政府治理提供社会性服务。
二、主要课程:(体现方向)
专业课程:管理学、公共管理学、经济学原理、统计学、经济法、社会学原理、人口学、人力资源管理、社会保障学、专业导论、保险学原理和实务、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、社会保障调查。
方向课程(劳动与社会保障):劳动关系学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、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、员工福利与年金制度设计、劳动合同管理与规章制度设计、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、薪酬管理、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实务、社区养老服务实践、劳动与社会保障综合实训等。
方向课程(数字政府治理):基层治理概论、公共管理大数据应用、城市数字治理、公文写作、数字档案管理、智慧应急管理、公共管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、行政管理案例、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、社交媒体与公共沟通、办公软件应用等。
三、专业优势及特色:
本专业是集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交叉性学科。(1)以学生为中心,在学院多年合作的“政产学研用” 一体化科研、教学和社会服务平台上开展实地调研、项目合作等,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;建立田野调查、专业竞赛、顶岗实习、场景模拟为主体的体系化场景教学,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需求契合度。(2)突出技术融合。强化人工智能、数字政府等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教学,培养能以创新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高级别人才。(3)优秀的师资团队。本专业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级、中级职称骨干教师组成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。(4)高起点。本专业依托:公共管理硕士(MPA)点、应用经济学硕士点等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。
四、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:(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,专业就业率,升学、出国等数据)
专业重点就业领域:(1)区域重点行业的员工关系管理、社会保险计划等人力资源管理专员;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管理人员;基层单位从事老龄化社会服务管理人员。(2)区域重点行业的行政管理、综合事务管理专业人员;数智政府治理领域相关管理人员;基层政府从事综合服务的管理人员。
本专业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0%以上,据对毕业生的追踪调研,毕业后3-5年内,毕业生成长和发展均位于同类专业前列。
本专业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取比例年均约10%,国企、医院、社区等公共服务部门就业率年均约25%左右,整体上年均约35%的同学进入机关事业单位、国企、医院、社区等部门就业;52%左右的同学进入大中型民企就业;13%左右的同学升学读研,出国比例年均约3%。